測量小知識 | 確保消毒滅菌效果的測量參數

· 名词解释 ·

濕熱滅菌法是指用飽和水蒸氣、沸水或流通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,以高溫高壓水蒸氣為介質,由於蒸汽潛熱大,穿透力強,容易使蛋白質變性或凝固,最終導致微生物的死亡,所以該法的滅菌效率比干熱滅菌法高,是藥物製劑生產過程中最常用的滅菌方法。

本期為您介紹濕熱滅菌常見的5種方法。每種方法對壓力、溫度、時間分別有怎樣的要求?又適用於何應用?消毒滅菌效果如何?

濕熱滅菌的原理和方法

1、濕熱滅菌的原理

濕熱滅菌的原理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質及核酸變形導致其死亡。這種變形首先是分子中的氫鍵分裂,當氫鍵斷裂時,蛋白質及核酸內部結構被破壞,進而喪失了原有功能。蛋白質及核酸的這種變形可以是可逆的,也可以是不可逆的。

雖然無所謂動能行結構被破壞,若氫鍵破裂的數量未達到微生物死亡的臨界值,則其分子很可能恢復到它原有的形式,微生物就沒有被殺死。為有效地使蛋白質變形,如採用高壓蒸汽滅菌時,就需要水蒸氣有足夠的溫度和持續時間,這對滅菌效果十分重要。

高溫飽和水蒸氣可迅速使蛋白質變形,在規定操作條件下,蛋白質發生變形的過程即微生物死亡的過程,是可預見和重複的。

2、濕熱滅菌的方法

影響濕熱滅菌的主要因素有:

  • 微生物的種類與數量
  • 蒸汽的性質
  • 藥品性質
  • 滅菌時間等
德图testo全力护航新冠疫苗的理想存储和可靠冷链解决方案

如何聯絡我們

我們非常樂意幫您解決您的任何問題。
德斯特儀器有限公司

(1)巴氏消毒法
亦稱低溫消毒法。目前主要用於牛乳消毒。國際上通用的巴氏消毒法主要有兩種:

  • 一種是將牛奶加熱到62℃-65℃,保持30分鐘。採用這一方法,可殺死牛奶中各種生長型致病菌,滅菌效率可達97.3%-99.9%,經消毒後殘留的只是部分嗜熱菌及耐熱性菌以及芽孢等;但這些細菌占多數的是乳酸菌,乳酸菌不但對人無害反而有益健康。
  • 第二種方法將牛奶加熱到75-90℃,保溫15-16秒,其殺菌時間更短,工作效率更高。但殺菌的基本原則是,能將病原菌殺死即可,溫度太高反而會有較多的營養損失。


(2)煮沸法
常用於食具、刀剪、注射器的消毒,方法是煮沸100℃(1個大氣壓狀態下),5min中可殺死細菌繁殖體,如于水中加入2%碳酸鈉,則可提高其沸點至105℃,可殺死芽胞。

(3)流通蒸氣滅菌法
是指在常壓條件下,採用100攝氏度流通蒸氣加熱殺滅微生物的方法,滅菌時間通常為30-60分鐘。該法適用於消毒以及不耐高熱製劑的滅菌,但不能保證殺滅所有芽孢,是非可靠的滅菌方法。

(4)間歇蒸汽滅菌法
利用反復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熱,殺滅所有微生物,包括芽胞。方法同流通蒸汽滅菌法,但要重複3次以上,每次間歇是將要滅菌的物體放到37℃孵箱過夜,目的是使芽胞發育成繁殖體。若被滅菌物不耐100℃高溫,可將溫度降至75℃~80℃,加熱延長為30~60分鐘,並增加次數。適用於不耐高熱的含糖或牛奶的培養基。

(5)高壓蒸汽滅菌法
103.4千帕蒸汽壓溫度達121.3℃,維持15-20分鐘,可殺滅所有細菌芽孢和繁殖體。
濕熱滅菌法可在較低的溫度下達到與幹熱法相同的滅菌效果,因為:①  濕熱中蛋白吸收水份,更易凝固變性;②  水分子的穿透力比空氣大,更易均勻傳遞熱能;③  蒸汽有潛熱存在,每1克水由氣態變成液態可釋放出529卡熱能,可迅速提高物體的溫度。高壓濕熱滅菌法一般採用121℃,滅菌20-30min,如果是產孢子的微生物則應採用滅菌後適宜溫度下培養幾小時,再滅菌一次,以用於殺死剛剛萌發的孢子。